LLM (大语言模型)

在COTA框架中,LLM(Large Language Model)扮演着核心角色,为智能体提供自然语言理解、生成和推理能力。LLM是Agent智能化的关键驱动力,负责处理复杂的对话理解、决策推理和内容生成任务。

🎯 核心功能

1. 自然语言理解

  • 意图识别: 理解用户输入的真实意图和需求
  • 上下文理解: 基于多轮对话历史理解当前语境
  • 语义解析: 提取关键信息和实体,支持槽位填充

2. 智能决策推理

  • 动作选择: 通过Selector动作,智能选择下一步执行的Action
  • 思维链生成: 产生可解释的推理过程(Chain of Thought)
  • 策略学习: 基于历史数据和标注示例进行策略优化

3. 内容生成

  • 对话回复: 生成自然、连贯、符合角色设定的回复内容
  • 多模态输出: 支持文本、JSON等多种格式的结构化输出
  • 个性化表达: 根据Agent角色定制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

🔧 LLM配置

LLM在COTA中通过endpoints.yml进行配置,支持多种模型类型和灵活的参数设置。

基础配置结构

# endpoints.yml
llms:
  model_name:            # 自定义模型名称,在agent.yml中引用
    type: openai         # LLM类型
    model: gpt-4         # 具体模型名称
    key: your_api_key    # API密钥
    apibase: 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  # API基础URL
    max_tokens: 1000     # 最大生成长度(可选)
    temperature: 0.7     # 生成温度(可选)

支持的LLM类型

1. OpenAI兼容接口

llms:
  gpt4: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gpt-4
    key: sk-xxx
    apibase: 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
    
  deepseek: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deepseek-chat
    key: sk-xxx
    apibase: https://api.deepseek.com/v1
    
  qwen:
    type: openai  
    model: qwen-max
    key: sk-xxx
    apibase: https://dashscope.aliyuncs.com/compatible-mode/v1

2. RAG增强模型

llms:
  rag-glm4:
    type: openai-rag
    model: glm-4
    key: your_api_key
    apibase: https://open.bigmodel.cn/api/paas/v4/
    knowledge_id: your_knowledge_id
    rag_prompt: |
      基于知识库内容回答问题。如果知识库中没有相关信息,请明确告知用户。

3. 自定义LLM

llms:
  custom_model:
    type: custom
    model: your-custom-model
    endpoint: https://your-api.com/v1/chat
    headers:
      Authorization: Bearer your_token
     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

高级配置选项

llms:
  advanced_model: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gpt-4
    key: sk-xxx
    apibase: 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
    
    # 生成参数
    max_tokens: 1500
    temperature: 0.7
    top_p: 0.9
    frequency_penalty: 0.1
    presence_penalty: 0.1
    
    # 重试配置
    retry_attempts: 3
    retry_delay: 1.0
    timeout: 30
    
    # 并发配置
    max_concurrent: 10

🔄 LLM与其他组件的关系

与Agent的关系

  • 核心驱动: LLM为Agent提供语言理解和生成的核心能力
  • 多实例管理: Agent可以管理多个LLM实例,针对不同场景使用不同模型
  • 动态选择: 根据Action类型和业务需求,动态选择最合适的LLM

与Action的关系

BotUtter动作

  • 内容生成: LLM根据prompt模板和上下文信息生成回复
  • 思维链: 生成包含推理过程的structured输出
  • 知识集成: 结合RAG模式,集成外部知识库内容

Selector动作

  • 决策推理: LLM分析对话状态,选择下一个最合适的Action
  • 策略学习: 基于历史策略数据,学习最佳决策模式
  • 上下文感知: 充分利用对话历史进行智能决策

Form动作

  • 槽位更新: 智能解析用户输入,更新槽位状态
  • 信息提取: 从自然语言中提取结构化信息
  • 用户引导: 生成合适的询问,引导用户提供必要信息

UserUtter动作(代理模式)

  • 用户模拟: 在代理模式下,LLM模拟真实用户的对话行为
  • 角色扮演: 根据设定的用户角色,生成符合特征的输入
  • 对话推进: 自动推进对话进程,用于测试和数据生成

与DPL的关系

  • 策略执行: DPL调用LLM执行具体的推理和生成任务
  • 思维链生成: LLM为DPL提供可解释的推理过程
  • 策略优化: 基于LLM的输出质量,不断优化DPL策略

⚡ 性能优化

1. 模型选择策略

# 根据任务复杂度选择不同模型
llms:
  fast_model:      # 简单任务使用快速模型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gpt-3.5-turbo
    
  smart_model:     # 复杂推理使用强力模型
    type: openai  
    model: gpt-4
    
  local_model:     # 高频任务使用本地模型
    type: custom
    endpoint: http://localhost:8000/v1/chat

2. 并发控制

llms:
  production_model: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gpt-4
    key: sk-xxx
    max_concurrent: 20    # 最大并发请求数
    rate_limit: 100       # 每分钟最大请求数
    batch_size: 10        # 批处理大小

3. 缓存机制

  • 请求缓存: 相同输入的LLM请求结果缓存
  • 模板缓存: 编译后的prompt模板缓存
  • 会话缓存: 会话级别的上下文缓存

4. 错误处理

# 自动重试和降级策略
llms:
  primary_model:
    type: openai
    model: gpt-4
    retry_attempts: 3
    fallback_model: gpt-3.5-turbo
    
  backup_model:
    type: openai  
    model: gpt-3.5-turbo

🚀 最佳实践

1. 模型配置建议

  • 开发环境: 使用成本较低的模型(如GPT-3.5)进行开发调试
  • 生产环境: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,平衡性能和成本
  • 专用场景: 为特定任务配置专门优化的模型

2. Prompt工程

  • 明确指令: 在Action的prompt中给出明确、具体的指令
  • 格式约束: 严格定义输出格式,确保系统能正确解析
  • 上下文控制: 合理利用DST提供的状态变量,避免冗余信息

3. 安全性考虑

  • 密钥管理: 使用环境变量或密钥管理系统存储API密钥
  • 访问控制: 限制LLM的访问权限,避免滥用
  • 内容过滤: 实施输入输出内容过滤,确保合规性

4. 监控和调试

# 启用LLM调试日志
import logging
logging.getLogger('cota.llm').setLevel(logging.DEBUG)

# 监控LLM性能指标
- 响应时间
- 成功率  
- Token消耗
- 错误分布

🔍 故障排查

常见问题

  1. API密钥错误

    • 检查密钥格式和有效性
    • 确认密钥权限和额度
  2. 网络连接超时

    • 调整timeout参数
    • 检查网络连接和代理设置
  3. 模型输出格式错误

    • 优化prompt模板
    • 增加格式校验和重试机制
  4. 性能问题

    • 调整并发参数
    • 启用缓存机制
    • 考虑使用更快的模型

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LLM,可以构建出智能、高效、稳定的对话系统,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交互体验。